盘点深圳外贸模式下做死的10大产品

≡盘点深圳外贸模式下做死的10大产品


什么是深圳外贸模式


深圳人的做法,不是去炒高一个现有的产品,而是直接仿造加改进的方式,把成本最到最低,把各个供应键做到最完善,把交货期做到最快,当然到最后,恶性竞争同质化情况下也把质量做到最差。

从电动扭扭车来说,浙江人那边在产品方面还是远远玩不过深圳。


销售技巧-熟悉的产品-品牌

为什么要做最熟悉的产品:最熟悉的产品,你有合作开的供应商,你已经有过去对比价格经验,你有能力去控制产品的品质。


对于绝大部分销售人员,最主要还是要突破销售技巧,谈判技巧。


这才是真正的利剑!


产品只是磨练这把利剑的工具而已。


当然到成长到一定的程度,就只靠销售技巧是不行,还是靠特有的产品以及品牌才能走得长久!


你的社会地位取决你创造的财富


现在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人是无宗教信仰者。

所以钱只能成为大家信仰。基本上你的社会地位取决你创造的财富。



产品一:独轮车


2014年下半年,独轮车是比较火的。刚开始的时候,价格是非常不亲民,动不动都要几千块钱。


但对于深圳来说,不缺人才,不缺钱,不缺渠道。


缺的就是新概念的产品,每个人看到新产品,都是眼前一亮,怕自已比别人晚了。钱被人家赚完了。


这个时间已经有很多老板进入这个行业,希望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。


深圳人善于炒概念,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,在电子行业里面已经是众所周知了。


工厂忙得不亦乎,经销商也不怕压货,都卯足劲要大赚一笔。


结果是东西是生产出来了,经销商也推开了,也有尝鲜的客人试了。


后续却乏力,这个东西太难学了,一般的男性沿且要学三四个小时,女性就更不用说了。


何况在没有人教的情况,连摔带爬是经常的事情。


逐渐,货就只能压在经销商的手里。只能慢慢放在库存里面消耗掉。


不过当时来说,深圳的人已经越来越有品牌的意识,基本上出的独轮车都是品牌的。


这个产品经历不到半年的时间,就越来越多的老板,工厂撤出来了。


这些人赚惯于了快钱,这样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,太慢了。


评点:

塞翁失马,焉知祸福。正是市场低迷,使得这款产品没有早早被做烂,剩下来的人虽然说经历过了一波的价格屠杀,但依然能挺住。所以这款产品的寿命周期才得以延长了。


独轮车,一个没有火的原因是外贸这边没有带动,国外独轮车是有明确的专利的。给很多外贸公司,采购商设置了门槛。


产品二:自拍杆


同样也是2014年年下半年,一个伟大的产品横空出现在眼前。


我们在手机上都有美图相机,自拍相机之类,对于越来越多人习惯自拍了,如果想把远一点的景拍进去怎么办呢?


这时候自拍杆就应用而生了。但目前自拍杆的发明者还是众说纷坛。虽说自拍杆是1983年就发明了,但发扬光大还是在2014年。


最早的时候,自拍杆都是自带蓝牙模块,我个人觉得蓝牙模牙的发展及普及率及成本降低,对自拍杆的发展功不可没的。


另外一种就是不带蓝牙功能的自拍杆单独加一个自拍器,这个自拍器同时也可以起到防丢器的作用。(反正都是一个蓝牙模块就可以实现了)


加上蓝牙模块无论如何成本都十几块,这时候更聪明的人出现了,直接利用手机的音频孔也可以自拍,这样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。同时量也达到顶峰。


以前的的自拍杆即使是收缩起来,长度也很难放到我们随身携带的包里面,就有人设计出来缩起来只有手掌般大小的迷你自拍杆。


陆续出现了自拍杆2.0版本,自拍本杆3.0版本,自拍杆补光版本等等,可以说短时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。


这些产品依然不会是独家出售的方式,都是沿用深圳了山寨手机的模式,每个工厂分工明确。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想法,工序单一,最大程度的起量,这样才能达到最低成本。


自拍杆火了半年,又淡下去了。


评点:


在深圳走得快的人,都能赚钱。同样为了快,可以他们可以半夜一二点还奔跑在路上,可以不睡。这就是深圳速度。


产品淡下去了,并不是没有市场了,只是没那么多人做了。渠道,销售都掌握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或者已经固定的采购商那里。


如果一个产品的利润低于一定的程度,他们不会坚守,他们会像狼一样,去寻找其他的产品。


产品三:苹果连接器

2012年年底,苹果5手机出来了,当时变化最大的,就是由于原来的30PIN的接口改成现在通用的双面正反插的Lightning接口。


刚一出来,深圳华强北那边的老板都知道这是一个商机(事先,大家了解了过有这样的变化,但谁也不敢确定,当时苹果的发布会保密信息做得比较好),


但苹果的东西,要想破解,可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
有些有魄力的,赚了钱的老板,就投入了上百万,组织了一队工程师,无日无夜的在破解。吃喝拉撒睡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里。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像。


最终一周后,有人破解出来,刚出来,一条数据线可以卖到上百块钱。


然后陆陆续续的,更多的人破解出来了,价格从100多,跌到50多,再跌到20多,这个过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。在20多的时候稳定了很时间。(当然现在批发价都是1块多,甚至更少)


有些老板赚了大钱,有些老板亏钱了。



产品四:太阳能移动电源


移动电源大家使用得多了,不知道太阳能移动电源大家有没有使用过。


移动电源从2012年开始,已经开始慢慢占据了我们的生活,在工业化发达,山寨化模式横行的今天,可以说移动电源该有的品种和外形基本都有了,有些外形只有想像不到。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深圳人的仿造加微创新精神。


2012年及2013年的移动电源以实用为主,这两年出的产品,中规中矩的,实用性很强,但也很经典。


一直到现在,销售量都还是不错的。所以说经典的产品不会过时。但价格却一落千丈了,或者说参差不及吧。


2014年大家在移动电源产品的创新上上面已经很乏力了。这时候有一家叫做爱云端的公司(深圳的一家公司)开发了一款太阳能移动电源出来。这款产品配上硅胶边框,挂上登山扣,看上去是非常有吸引力的。


没错,一款新的产品又活了,不知是因为加了太阳能的原因还是有登山作用的概念呢?或者是两者都起到作用了。


马上深圳就有N多套一模一样的模具出来了。华强北也随处可见。


我记得当时有两个90后的小伙子,也自己开了一套模具,他们为了节约成本,模具是在惠州那边开的,产品也是在那边做。


仓库设在深圳,正是因为这样的,他们才有成本优势,然后他们的专攻地点就是深圳华强北(没错,华强北可以说年轻人的创业天堂,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你想要的资源),由于量太大了,他们的第一套模具已经啤出问题,


加上第一套模具本身开的就不是不好,为了跟得上产量,他们连续开了两套一模一样的模具。他们可以半夜二点赶去送货,然后在工厂楼下睡到第二天开车离开。


凭着这样的机会和努力,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创业赚得的第一桶金。


之后,趁着这股潮流,其他工厂连续开了很多不一样的模具,虽然说创新,也不过电池大或小一点,外形变一些。


直到2015年7月份,市场上的太阳能移动电源都卖到断货。



点评:


1.2008年我们就开了一款太阳能产品,当时仿的是IPOD3的外形,金属铝壳。这款产品也是比较经典的,直到2014年年底都还有客人下订单,


但这款产品毕竟是多年前的模具,当时1000MAH的电池算是比较大了,但到现在对消费者来说就太小了,所以被更新换代是必然的。


这款产品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,还是非常火的,对于没电没光的人来说,一个有太阳能又有手电筒功能的产品是多么值得珍惜。


2.太阳能移动电源产品一直是一个概念性的产品,毕竟产品总不能做得太大,太大了对于携带不方便。


小了,在吸收太阳能的时候效率就很低了。


我曾经做过测试,一个电池只有1000MAH,太阳能板是5V60MA的产品,我需要不断对着太阳光来调整产品(太阳光直射太阳能板的时候,效率是最高的),足足需要七天的时间才能电池充满。


另一个就是安全的问题,太阳能移动电源本身的体积比较小,电池基本上就在太阳能板底下,而且产品本身就是密封的,所以长时间晒在太阳能底下,产品里面的温度就会过高,电池在高温情况下的危险我就不说得太详细了。


3.我08年的时候开始做太阳能产品,之后随着移动电源的发展之后,我个人以及我的同行都觉得太阳能产品应该很难再走下去。没想到在深圳人的新思路下,又焕发出第二春了。


这也验证了一个真理,思路决定高度!


如果自己不革自己的命,就等着别人来革命,而且现在都流行跨界革命。


现在的时代颠覆了很多以前我们以为的真理:


例如:每个人都需要扎扎实实做一个行业,这样才能做得专,做得久。但现在的大势却是跨界竞争(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重新抢地盘,重新势力分配)


以前听了十几年都是短板理论,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。现在却是长板理论,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板(应该说是那一片板)。


产品五:移动电源小风扇。


这也是一个移动电源的衍生产品,有移动电源的功能,手电筒功能,风扇功能。


我接触它是在2015年3月份,当时的价格在25元左右。


与此同时,我这边有一个美国的客人,也需要一款这样的产品,不过他的要求更多,要像普通一样大,有支架,风速分为三档。里面用了四节18650电池。


市面上没有同样的产品,我们只能自己开了一个首板,把相关功能做进去,但给到客人后,一直都处于沟通中,还没有真正的实际的进展中。


而上面的小风扇,在深圳那边强力推动下,已经如火如荼的进展开来,从最早的25元,降到后面的15元,一个月降了40%的价格,可见竞争激烈的程度。


我认识的一个老板A,他们一旦看上那个产品,就走薄利多销的路线。虽然风扇是一个季节性的产品,但对于他这样的方式,出货量都是百万级别来算的。


点评:


1.做产品的人有两部分人,一部人希望选择长期稳定的产品,毕竟受季节影响没有那么大。一部分喜欢季节性产品,对于他们来说,变化才有机会,折腾才是真理。


2.原来红海的产品,同样竞争下去,只会拼价格,一定要改变,那怕只改一点点,那怕在别人看起是那么不伦不类。


这样的做法,失败率很高,但一旦成功了,你可以很稳定的卖几年。十个产品有一个成功,基本上就不会亏钱,有二个成功,你基本上就稳赚了。


产品六: 小米灯及小米风扇


小米灯及小米风扇,为什么安上小米两个字,我不知道具体的由来。


这两款产品主体开关是一样的,一个终端是灯,一个是风扇,都是直接插到USB口上,就能工作。可谓非常方便。


之后又有一些延伸版本,可以直接插在手机的MICRO-USB也能工作,有些加上数据线的功能,有些加上各种不一样的卡通硅胶。就像当年我们数学课一样X+Y等于一个无穷的变量。


这些产品,有创意,但没有专利保护,也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,最终打价格战是必然的。


由于成本的原因,所以最终做的工厂都不在珠三角这些地方。价格从最早的5块多,到后面的8毛钱,价格降下来的同时品质控制方面就是一个很头痛的地方。


点评:


1.一个有创意的但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如果没有保护,结局是很悲哀的。(保护不限于法律的保护)


2.这些没技术含量的产品,在泛滥之后,都会沦落到论斤称的地步。


3.现在山寨手机模式横行的今天,一款已经打低价格战之后的产品,你是在市场上找不到好质量的产品,因为配件厂供货已经决定了源头了。


上个月客人下了这个订单挺满意的,这个月再翻单想做回上个月的质量,你会发现连这样的要求都很难实现。


产品六:智能手表及智能手环


这种类型的产品,绝大部分的外形都是仿苹果,三星或MOTO的。


但胜在价格便宜。智能手表最低可以做到80多元,智能手环可以做到30多元。现在走的路线也是山寨手机模式的路式。


从我个人的来看,在国外还不是很火,国内目前更多是走品牌路线,例如经常在电视看到的儿童定位手表。在我个人看法里,尝鲜的人用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
点评:


屏幕小,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


产品七:无线充电器


我接触无线充电器是2009年,当时有个客人发了一张图片过来,要找那款充电器,说是不需要充电线。虽然我是一个学理科的,但我当时的想法是不可以做到,一定是做出来效果图。所以陆陆续续的找,一直找不到。


但后面对无线充就会慢慢多留意一些相关的资讯信息。


2012年在我个人看来是无线充的元年,苹果公司一直在传有会加上无线充的,专利都申请了不知道多少(但到目前为止,都还没有出来),黑霉的手机算是最早的无线充功能,诺基亚,三星都相互推出了无线充的功能。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炫很酷的功能。


这也引起了深圳那些狼一般的触觉,已经越来越多公司投入到无线充的开发之中,无线充的标准有三种,一直是电子行业的带头大哥,一直没有表态。当时这些老板要作这些选择是时何等的纠结。


慢慢的每个品牌的旗舰手机都基本上推出了有无线充功能的手机(即使没有,也预好留了接口,苹果例外),深圳也出现了一批了无线充的工厂,有一部分是真正投入了开发力量,有一部分只是跟风。


大家伙又卯足劲,准备大干一场。但大家期待的爆发时刻却迟迟没有来。


我分析原因,这跟无线充的技术有一定关系,在充电转换的时候,效率还是比较慢,而且充电接收口又必须对准,并且手机与充电座不能超出2MM的距离。这些原因使用无线充的使用体验并不好。


最起码不像大家理解的无线充那样,似乎是无时无刻在任何空间能充民。


有些跟风的工厂又转向别的风口。真正下决心在这个行业发展的,虽然没有迎来一窝蜂的高峰期,但细水长流的方式,显然对他们来说更好。


在我印象之中最深刻的一件就是2013年有一个供应商从北京过来,说他开发了一款无充线,成本是别人一半,当时他正在深圳,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,


当时年初七,我就从广州坐高欠铁赶过去深圳,过年的时候,早上也只能买到晚上的票,没办法买到票早上混进去站到深圳去。过去了之后,我们只是吃了一顿饭,产品都没有真正拿来展示一下。


一直到后来我都没有见过款产品,或许是项目失败了,或许是成品率太低了。 


当时我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一个美国的客人,他的回复是,如果真有这样的产品,他保证的说,你的工厂跟你的办公室都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翻倍的扩大。


无线充的爆发是在2015年5年月开始,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,三星出了一款S6的手机,这款本身也是自带无线充,而且外形很漂亮,无线充的市场一下子就迎来暴发式的增长。


点评:


1.无线充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主流产品,他的应用一定会表现在更多方面


2.无线充的技术,标准也不断在突破,现在仍然属于在等待触发的状态。


3.一旦苹果手机的无线充电,将会引来更大一波高峰增长



产品八:电动扭扭车


电动扭扭车算是2015年杀出来的一匹黑马。你能想到的,想不到的事情都在扭扭车上经历了,连习大大,李总理都试用了。


2015年12月5-7号对于很多做扭扭车的人应该是一场恶梦,一夜醒来,在亚马逊上的扭扭车被强制下架了,帐户上的货款也被冻结了!随之是谣言四起!


广州亚马逊公司也被人在门口示威。整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 。最终的结果,受伤的还是绝大部分商家。


早在2011,美国有个华裔叫做陈和,他设计了一款双轮漂移车,也申请了发明专利,但却一直做不出成品,为止他在中国找了很多工厂。


在找的这些人中,有一个是X客的创始人,他当时也没有能力做出一个成品来,但他认为这个产品的概念很不错,一直没有放弃,不断改进里面的结构及功能,最终是他做出了这款产品。


并且在中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。


一个发明专利,一个实用新型专利,两个专利为后面的专利大战打下了伏笔。


这个市场在2015年之前一直都不愠不火的,价格也比较高,大家都没有精力去抡起专利的大棒。


在这几年了解的人多,但用的人少,而且产品本身比较学会,男性一般在十几钟就可以完全掌握了,女性最慢也只需要一两个小时不可以学会了。


在某年某月,一个出名的外国明星用电动扭扭车跳了一首MV,从此之后,大家认为这是很酷的产品。就越来越多人爱上这款产品。


2015年年初,当初那批做独轮车的人是最早触到这个市场,独轮车跟扭扭车都有共同之处。


接着就是一批做电池的工厂,他们在供电池的过程中,发现这款产品的量越来越大。所以也加入的扭扭车的大军。


此时的主要战场只要还只是在江浙那一带。

≡在线申请ASI

参考价: $0

美国ASI协会方案
+¥5500
+¥4500
+¥40000
+¥900
+¥1200